选择光源需综合考虑应用场景、性能参数及人体工程学需求,以下是关键要点:
匹配应用需求
工业检测 :如在线测径仪选高亮度、长寿命的LED光源(如美国进口型号),确保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显微镜检测需环形或条形光源突出三维结构,搭配漫射板消除灯影。 - 教育照明 :优先选择显色性Ra≥80的白光(如荧光灯或LED),兼顾照度与色彩还原,避免视觉疲劳。 - 机器视觉 :根据检测目标(瑕疵、形状等)选择镜面反射、漫反射或透射光,并匹配相机分辨率与光源角度。
色温与显色性
色温 :暖光(2700-3000K)适合家居装饰,冷光(5000K以上)适合工作或精密操作,避免极端色温导致视觉不适。 - 显色性 :显色性Ra≥80可还原物体真实颜色,减少色彩偏差,尤其重要于艺术照明或工业质检。
控制眩光与光源方向
使用扩散罩(如LED球泡灯)或调整出光角,避免直视光源产生眩光,尤其适用于射灯、筒灯等。
功率与能效
LED光源功耗低、寿命长,适合长时间运行;大功率光源(如卤素灯)适用于大面积照明,但需注意热量管理。 - 选择匹配功率的光源控制器,确保稳定供电并优化能耗。
波长与覆盖范围
紫外光源:近紫外区选钨灯(250-400nm),远紫外区选氘灯(190-300nm),根据灵敏度需求选择。 - 光束角:小角度(如12°)适合局部照明,大角度(如30°)适合均匀覆盖。
光源距离 :避免过近光源,减少眼睛疲劳,如阅读台灯建议距离30-40cm。- 成本与质量 :国产光源性价比高,进口产品性能更稳定,但需根据预算权衡。
通过以上综合评估,可确保光源在功能、舒适性和经济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