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观点是正确的。
在哲学中,物质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这一观点最早由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提出,后经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已被广大哲学家所接受。
首先,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没有物质,就无法产生任何形式的运动;反之,任何形式的运动,都必然有其物质载体。这就像没有车轮,就无法有车辆的移动;没有水,就无法有水流的运动。
其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例如,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生物在生长和繁衍,社会在发展和进步。这些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
最后,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的规律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和理解。这为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1.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的两种状态,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没有物质就没有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物质。
3.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和理解。
总的来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这是哲学对物质和运动关系的基本认识。这一认识为我们理解世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