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变黑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具体如下:
酶促褐变
蜂蜜中的葡萄糖氧化酶等天然酶类,在储存过程中催化葡萄糖氧化生成深色物质,导致颜色加深。这是蜂蜜成熟和品质提升的自然表现,不影响食用安全。
花粉与矿物质影响
蜜源植物(如荞麦、蓝莓)的花粉及土壤中的铁、铜等矿物质,会赋予蜂蜜特有的深色。例如荞麦蜜呈深琥珀色,部分杂花蜜因混合多种花蜜成分而颜色加深。
容器或工具污染
使用金属容器或未密封的金属工具,铁离子与蜂蜜成分反应生成黑色物质,或导致微生物污染(如嗜渗酵母发酵),使蜂蜜变黑并可能产生异味。
储存条件不当
高温、光照、湿度过大或密封不严,会加速非酶促褐变(如美拉德反应),或促进微生物滋生,导致蜂蜜颜色异常加深甚至变质。
可食用情况 :若蜂蜜无异味、无杂质,仅因酶促褐变或花粉矿物质影响而变黑,仍可安全食用。
需警惕的情况 :若伴随酸味、发霉或异味,可能因微生物污染或变质,不建议食用。
选择深色蜂蜜时,优先考虑天然未加工产品,并注意密封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