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而不来非礼也是一句中国古代的谚语,意味着如果只接受别人的恩惠而不回报,这是不符合礼节的。
这句谚语源于《论语·卫灵公》:“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际交往中,如果只是单方面地接受别人的恩惠或者帮助,而自己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这是不符合礼仪的。换言之,人际交往应该是相互的,有来有往,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句谚语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重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伦理观。
1.《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文献。
2.往而不来非礼也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个人之间的交往,还是企业之间的合作,都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才能建立长久稳定的关系。
3.除了往而不来非礼也,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关于礼仪的谚语,如“礼尚往来”、“有来有往”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
总的来说,往而不来非礼也是一句体现中国古代伦理道德观的谚语,强调了人际交往中的互惠互利原则,这一原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