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对绵阳的发展并非不重视,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具体原因如下:
产业依赖性强,难以承接大规模转移
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电子信息、核技术等产业高度依赖成都,企业因物流成本高、总部集中等问题,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长虽快(2021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1.7%),但实际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有限。
交通瓶颈制约发展
绵阳一季度GDP增速达7.2%,但受限于交通条件,难以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数据显示,其工业产值中仍有大量企业因物流成本过高选择将总部留在成都。
产业结构单一且同质化严重
第二产业占比过高(2021年达75%),其中电子信息、军工等产业占主导,但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存在同质化竞争,导致集聚效应弱。
区域竞争加剧,政策资源倾斜有限
随着宜宾、南充等城市的崛起,绵阳作为第二城市的优势被削弱。尽管享受国家科技城政策,但政策资源向成都等核心城市倾斜,导致绵阳在争取重大项目时处于劣势。
隐性经济贡献未充分体现
军工等产业因保密性,部分产值未统计,实际经济贡献高于公开数据。但这种隐性经济难以量化,难以在政策制定中作为支撑依据。
综上,四川省对绵阳的发展存在客观限制,需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交通条件、平衡区域政策等方式,进一步释放其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