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应当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以此来体现对事业和职责的忠诚与奉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后出师表》,用以形容诸葛亮对蜀汉事业的忠诚和不懈的努力。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深远,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这句话强调了责任与担当。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坚守在战场上,为蜀汉的存续而战。这种对职责的坚守和对国家的忠诚,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品质。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对自己的职责有清晰的认识,并全力以赴去完成。
其次,这句话体现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提到:“吾等受先帝托孤之重,敢不竭力尽忠?”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先帝的承诺。在当今社会,我们也要有这种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再者,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蜀汉奉献,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他也没有退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个人层面,我们也应当学会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此外,这句话还提醒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提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他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局势,并为之努力。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长远的眼光,积极应对。
1. 诸葛亮的事迹不仅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和戏剧的主题。例如,《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绘就极具传奇色彩,他智慧的化身、忠诚的象征,深入人心。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精神在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例如,抗日战争时期,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体现了这一精神。
3. 在现代社会,许多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等,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