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担者三夫是倒装句式。
《荷担者三夫》是《左传·宣公十四年》中的一句话,原文为:“楚子伐郑,……及鄢,遂伐之。郑伯御之,……射中其左肩,反于车,曰:“君之幸也!”抽矢,跪而拔之,登车而挥之,左右曰:“皇,彼无成。””这里的“荷担者三夫”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三夫荷担者”,即“三个挑担的人”。
这里的“荷担者三夫”是定语后置的倒装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在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定语,常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现象称为“定语后置”。
1.定语后置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句式之一,除了“荷担者三夫”之外,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也是定语后置的例句。
2.在古汉语中,定语后置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示数量的定语后置,如“荷担者三夫”;二是表示形容词的定语后置,如“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3.古汉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学习古汉语需要对古汉语的句式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文。
通过了解古汉语的句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古文的韵味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