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英法并未归还圆明园的所有宝物。
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西北郊,是清朝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在19世纪中叶,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攻入北京,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大量珍贵文物被掠走。尽管此后多次有国际公约和声明要求归还这些文物,但英法两国并未完全归还圆明园的宝物。
据估计,英法等国从圆明园掠夺的文物数量庞大,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玉器、金银器皿等。其中,一些珍贵的文物被运往英国和法国,成为这些国家博物馆的展品。例如,英国大英博物馆就收藏了大量的圆明园文物。
虽然国际社会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多次呼吁归还这些文物,但英法等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归还请求。这些理由包括文物的历史价值、法律所有权问题以及归还可能带来的复杂外交关系等。
近年来,中国政府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和国际谈判,争取将部分流失文物返还。例如,2010年,法国政府归还了圆明园流失的18件文物,包括一幅描绘圆明园盛景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但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宝物依然散落在世界各地。
1.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文化悲剧,对中华文化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2. 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国际社会关注和支持流失文物的返还,并积极参与国际文物返还的合作。
3. 圆明园的文物返还问题也引发了对国际文物保护法律和道德责任的讨论,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