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公共组织通常是非营利组织。
非政府公共组织(Non-Governmental Public Organization,简称NGO)是一种介于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类组织通常由民间自发成立,其宗旨在于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或提供社会服务,如环境保护、教育、卫生、扶贫等。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包括独立于政府之外、非营利性、非政治性等。
非营利性是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意味着这类组织的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收入主要用于实现组织的社会目标,而非分配给组织成员。因此,从经济性质上来看,非政府公共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非政府公共组织的非营利性并非绝对的。在实际运作中,一些非政府公共组织可能会通过开展一些商业活动来筹集资金,但这些活动的收入应当用于支持组织的非营利性宗旨,而非作为组织的利润。
1. 资金来源: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企业赞助、个人捐赠、国际援助等。这些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循组织章程和相关规定,确保资金用于实现组织的非营利性宗旨。
2. 财务管理:非政府公共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合理。这包括制定预算、进行审计、公开财务报告等。
3. 组织结构:非政府公共组织通常采用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来管理组织事务,确保组织的非营利性宗旨得以贯彻。
4. 社会责任:非政府公共组织在追求社会目标的过程中,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如尊重人权、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正等。
1. 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和作用日益凸显,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就积极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2. 我国政府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持支持态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 随着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数量的增加,其管理和监督机制也在不断完善。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有助于提高其社会公信力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