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的鉴别需综合颜色、质地、硬度、密度及与相似材料的区别,具体方法如下:
优质特征
以金黄色、橙黄色为主,红色、无色、雪梨黄、淡蓝色等高饱和度颜色价值较高。
鸡油黄(极浓郁黄色)为极品,颜色均匀且渐变自然。
常见误区
避免仅凭颜色判断,部分低价黄玉可能通过染色或化学处理改变色泽。
放大镜检查
优质黄玉内部无肉眼可见的杂质、裂缝或气液包裹体(类似玻璃内气泡)。
纹理细腻流畅,呈丝绒状或天鹅绒状光泽。
瑕疵标准
肉眼可见的瑕疵(如斑点、裂缝)为劣质特征,需通过放大镜确认。
硬度测试
用小刀或钥匙轻刮表面,优质黄玉无明显划痕,硬度较高。
密度鉴别
黄玉比重≥3.49g/cm³,手感有“坠”的沉重感;黄色水晶约2.65g/cm³,较轻飘。
黄水晶
横向条纹,光泽冷冽,无“坠”感。
碧玺
强二色性(如粉红、蓝紫双色),双折射明显。
海蓝宝石
带黄绿色调,比重较轻,双影效应显著。
折光仪 :精确测定折射率,区分黄玉与水晶。
热导测试 :优质黄玉导热快,表面遇热迅速升温。
总结 :日常鉴别需重点观察颜色、质地和密度,结合硬度测试及与相似材料的对比。若涉及专业鉴定,建议使用折光仪等设备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