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武扬威的意思是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耀武扬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是:“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王孙满又曰:'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楚子忸怩。故君子以为耻。"这段话的大意是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后,到达雒水边,在周朝的边界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决定国家兴亡的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耀武扬威”的由来。
1."耀武扬威"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炫耀自己的力量和地位,显示出一种嚣张的态势。
2.在古代,鼎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因此问鼎的大小轻重,就等于问国家的权力和地位。
3.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权力和地位,而忽视道德和人心的人。
"耀武扬威"这个成语警示我们,真正的力量和威严不在于外在的权力和地位,而在于内在的德行和人心。只有德行兼备,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