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布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处理、纤维成型、织造加工及后处理四个核心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原料选择与清洗
选用废旧玻璃(排除有机、水银、茶色及高温玻璃),片径需≥3cm。将玻璃放入水泥池中循环清洗,去除表面泥沙,确保杂质彻底清除。
熔融与拉丝
将清洗后的玻璃加热至1100-1300℃熔化成玻璃液,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以保证质量。
通过漏板或高压喷丝法将熔融玻璃拉制成连续纤维,拉丝过程中需从外向内拉伸以减少断裂率,并在滚筒上喷洒软化剂辅助成型。
梳理与织造
拉丝后的纤维经梳理去除杂质,调整密度和张力后送入织布机交织纵纬线,形成网状结构。
部分工艺采用经编或热定型机提升纤维布的强度和耐久性。
表面处理与复合
对纤维布进行浸涂、烘干等处理,增强柔韧性和防水性。
可选择性复合树脂、胶水等材料,或通过涂层工艺提升耐腐蚀性。
性能检测
对纤维直径、强度、长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总结 :玻璃纤维布生产需精细控制原料质量、拉丝工艺及织造参数,后处理环节直接影响最终性能,全程需结合自动化设备与人工质检保障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