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上釉的步骤可分为以下五个核心环节,具体操作需结合釉料类型和工艺需求:
选择与调配
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透明、半透明或彩色釉料,按配方比例混合石英、长石、黏土等成分,必要时添加颜料调整颜色。
质量检查
确保釉料无结块、浑浊,浓度适宜,避免因杂质影响釉面质量。
清洁与打磨
用刷子彻底清洁陶瓷表面,去除油污和灰尘;对复杂形状或图案的坯体进行打磨,提升表面光洁度。
素烧(可选)
部分工艺需先进行600℃素烧,使坯体初步定型,增强后续上釉的附着力。
浸泡法
将坯体快速浸入釉料中后立即取出,适用于形状规整的陶瓷,确保釉层均匀覆盖。
浇釉/杓淋法
使用茶杯或杓子沿坯体边缘缓慢浇釉,适用于中大型制品,避免釉料流淌。
刷/喷涂法
刷釉 :用刷子均匀涂抹釉料,适合小件或局部上釉。
喷涂 :利用喷枪或喷雾器均匀喷洒釉料,适合大型或复杂图案的陶瓷。
转印法
将花纸贴在坯体上,通过电烧转印花纹,适用于复杂图案的陶瓷。
上釉后需及时除泡,可用针戳破气泡或刮平表面缺陷,确保釉层致密。
高温烧制
将上釉陶瓷放入窑炉,温度和时间根据釉料类型调整(通常1200-1400℃),确保釉层熔融结合。
冷却与检查
烧制后缓慢冷却,检查釉面是否均匀、无裂纹或瑕疵,必要时补釉重烧。
注意事项 :釉层厚度需控制在指甲盖以内,避免过厚导致开裂;现代工艺多采用喷釉或浸釉法,效率更高且釉面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