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是一种用于确保实验室仪器在两次校准之间仍能保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该指导书应包含详细的步骤和标准,以确保核查过程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主体部分应包含以下内容:
1.期间核查的目的:阐述进行期间核查的原因和目标,例如保证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减少测量误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等。
2.期间核查的范围:明确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类型和范围,例如哪些仪器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哪些不需要。
3.期间核查的频率: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重要性以及校准结果等因素,确定进行期间核查的频率。
4.期间核查的方法:详细描述期间核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使用的核查标准、核查程序、核查结果的判定标准等。
5.期间核查的记录和报告:说明期间核查的记录方式和报告格式,以及记录和报告的保存期限。
6.期间核查的异常处理:对于核查结果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应说明处理方法和程序。
1.期间核查的重要性:期间核查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室的测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期间核查的标准:期间核查应按照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进行,例如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
3.期间核查的实施:期间核查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并且应在仪器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等关键时间点进行。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对于保证实验室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室的测量能力,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