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定监护人通常需要监护到儿童满18岁。
法定监护人是指依法被指定或者确认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在中国,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如果父母双亡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那么依法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兄姐等顺序担任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主要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等。直到被监护人满18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法定监护人的职责才会终止。
1.《民法典》:这是中国关于民法的主要法律,其中明确规定了法定监护人的职责和权利。
2.监护人的变更:如果法定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对被监护人有虐待、遗弃等行为,可以依法申请变更监护人。
3.监护人的责任:监护人必须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如果因为监护人的过错导致被监护人受到损害,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总的来说,法定监护人的职责非常重要,他们需要尽心尽力地保护和教育被监护人,直到被监护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