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大虾需综合把控水质、苗种、管理及环境等核心环节,具体方法如下:
虾苗选择
优先选择体色透明、无病无伤、附肢完整、活力强的虾苗,避免土苗。放养前用3%-4%食盐水浴消毒10分钟。
清塘消毒
放苗前彻底清淤,用生石灰(每亩50公斤)或聚维酮碘消毒,确保水体无病原体。
基础参数
pH值:7.5-8.5(用生石灰或有机酸调节);
溶解氧:≥5mg/L(增氧机或长效增氧剂维持);
温度:南美白对虾适宜25-32℃,寒冷季节需保温。
透明度与盐度
最佳透明度:8-13cm(半肥水状态);
盐度:80-120ppm(总碱度),淡水养殖可适当淡化。
底质改良
养水前用有机肥肥水(如氨基酸、黄腐酸钾),生物改底可减少有害物质;
养殖后期结合化学改底(氧化分解底泥)。
增氧措施
水深1.5-2米时,通过增氧机或长效增氧剂(如粒粒氧)维持溶解氧。
饲料选择
以动物性饲料(杂鱼、家禽内脏)为主,辅以植物性饲料(小麦、水草),投喂量一般为虾体重的10%。
投喂管理
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按“四定”原则(定时、定量、定质、定位),避免自相残杀。
预防措施
定期消毒(如二氧化氯、EM菌);
转肝期添加护肝药物(如草本靓肝、芳健);
外用预防方案:草本虾弧+姜军应激灵,内服方案:三黄散+虫虫草。
环境调控
雨季及时泼洒生石灰调节pH和盐度,高温季节控制藻类(如小球藻)。
水草种植
水深1.5米时种植伊乐藻、芦苇等水生植物,增加溶解氧并提供栖息地。
防逃措施
安装防逃网,暴雨或水质突变时及时加固。
通过以上系统化管理,可有效提升大虾的成活率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