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被称为“刺桐城”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历史渊源
泉州自五代时期起,由晋江王留从效扩建城池时,于城垣周围大规模种植刺桐树。刺桐盛开时花红似火,形成独特景观,故得名“刺桐城”。
植物特征
刺桐为热带植物,树干带瘤状锐刺,花朵火红且花期长达3个月。其枝叶繁茂,适应高温湿润环境,成为泉州城市标识。
文化影响
意大利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描述泉州为“东方第一大港”,并称其港为“刺桐港”,通过著作将这一名称传播至西方。
阿拉伯人将泉州港的丝织品称为“zantuni”(刺桐),进一步强化了“刺桐”文化符号。
地理与贸易地位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与近百个国家通商,输出优质丝绸等商品。刺桐盛开的季节正值商贸旺季,成为城市繁荣的象征。
综上,泉州“刺桐城”的命名源于历史植树传统、植物特征、文化传播及地理贸易地位的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