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铁和铸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加工工艺及用途等方面,具体如下:
生铁 :碳含量在2%至4.3%之间,主要成分为铁碳合金,同时含有较多杂质元素(如硅、锰、硫、磷等)。
铸铁 :碳含量通常在2.1%以上,但通过二次加工(如加入合金、废钢等)进一步调整成分,杂质含量相对较低。
生铁 :硬度高、脆性大,韧性差,易碎,缺乏塑性变形能力。
铸铁 :通过球化、变质等工艺改善内部结构,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韧性和切削加工性,同时保持较高硬度。
生铁 :直接由高炉冶炼得到,属于粗制铁,主要用于铸造或作为炼钢原料。
铸铁 :需将生铁二次熔炼,加入合金元素或废钢调整成分,最终通过铸造成型(如砂型、金属型等)。
生铁 :因脆性,多用于制造耐磨、耐压零件(如发动机缸体、机床底座)或作为钢材生产的原料。
铸铁 :凭借优良的铸造性和机械性能,广泛用于制造复杂零件(如齿轮、阀门、管道等),且成本较低。
生铁 :分为炼钢生铁(直接用于炼钢)和铸造生铁(用于铸造)。
铸铁 :根据碳含量和成分不同,分为灰口铸铁、白口铸铁、球墨铸铁等品种。
总结 :生铁是铸铁的原料,两者通过成分调整和二次加工实现性能优化。铸铁因综合性能更优,成为机械制造中应用最广泛的铁碳合金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