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COD时若水样中氯离子含量较高,可能会对COD的测定结果产生干扰,导致测定值偏高。
在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过程中,水样中的氯离子含量较高会引入额外的氧化剂消耗,这是因为氯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从而消耗一部分原本用于测定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氧化剂。这种情况下,测定结果会偏高,因为消耗的氧化剂量包括了有机物和无机氯离子两部分。
具体来说,COD的测定通常是通过加入一定量的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到水样中,然后测定剩余的氧化剂量来计算有机物的含量。氯离子在这种测定条件下会被氧化,导致实际参与有机物氧化的氧化剂量减少,从而使得计算出的COD值偏高。
为了避免这种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预氧化处理:在水样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使氯离子先被氧化,然后再进行COD测定。这样可以减少氯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干扰。
2. 酸度调节:在酸性条件下,氯离子的氧化速率会降低,从而减少其对COD测定的干扰。因此,可以在测定前将水样酸化。
3. 使用选择性氧化剂:选择对氯离子不敏感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以减少氯离子的干扰。
4. 校正方法:对于高氯离子含量的水样,可以通过标准曲线校正的方法来修正测定结果。
1. 《水质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GB 11914-89)中详细说明了COD测定的方法,并提到了如何处理水样中的干扰物质。
2. 《水质 氯化物(Cl^-)的测定》(GB 7346-87)介绍了氯离子的测定方法,这对于了解氯离子在水样中的含量和性质非常有帮助。
3. 《水质分析手册》是一本涵盖水质分析各个方面知识的书籍,其中包含了关于COD测定的详细讨论和多种水样处理方法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