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蜇人的原因与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防御机制密切相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刺细胞结构
水母触手、钟状体及胃腔内部布满刺细胞(刺丝囊),每个刺细胞内含毒液和可弹射的刺丝。当受到物理或化学刺激时,刺丝囊迅速释放毒液并弹射刺丝,刺入皮肤造成伤害。
快速反应机制
刺丝囊的发射速度极快,可在百万分之一秒内完成弹射,这种高速机制显著提高了捕食和防御效率,使其能迅速应对威胁。
防御与捕食双重功能
刺细胞既是水母的防御武器,用于抵御天敌或捕食猎物,也是其捕食的重要工具。例如,幼年水母即使体型微小,也具备蜇人能力。
剧毒性与致死风险
部分水母(如箱形水母)的毒液毒性极强,可导致剧烈疼痛、皮肤红肿,甚至致命。其毒液威力比黄蜂、蝎子强上千倍。
总结 :水母通过触手上的刺细胞快速释放剧毒液体,结合高效防御机制,实现捕食与自保。被蜇后需及时清洗伤口并就医,避免接触毒性强型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