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的辣味主要来源于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其特性和作用机制如下:
主要辣味成分
芥末的辣味由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以异硫氰酸烯丙酯为主)提供,而非辣椒素。这种化合物具有强挥发性和刺激性。
刺激部位与机制
异硫氰酸酯通过激活鼻腔中的痛觉受体(如TRPV1通道),迅速产生强烈刺激感,导致流泪、打喷嚏等反应。由于鼻腔与大脑神经连接紧密,这种刺激被大脑快速接收,形成“更上头”的感觉。
与辣椒的区别
辣椒素激活的是舌头和口腔的TRPV1通道,产生灼烧感;而异硫氰酸酯直接刺激鼻腔,且刺激更迅速、强烈,同时可能引发内啡肽释放,增强愉悦感。
成分来源与特性
芥末由十字花科植物(如芥菜、辣根)的种子研磨制成,不同种类(黄芥末、绿芥末)因制作工艺差异,辣度及成分比例略有不同。
总结 :芥末的独特辣味源于异硫氰酸酯的强刺激性,其作用机制更侧重鼻腔神经的直接激活,从而产生更强烈的“上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