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存条价格暴涨主要受供需失衡、产能调整及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具体原因如下:
供需严重失衡
产能锐减 :国际大厂(三星、海力士、美光)加速退出DDR4产能,2025年Q1全球DDR4产量占比降至35%,较2023年下降20%,全年预测缩减57%。
需求端刚性支撑 :工控、车电领域因18-24个月认证周期,80%-90%需求仍锁定DDR4;AI服务器配套存储需求激增,256GB规格需求上修。
库存积压与缺货并存 :部分渠道因提前备货导致现货短缺,华强北市场16GB内存条一周涨幅超20%,部分型号断供。
技术迭代与产能调整
三星、海力士等厂商全面转向DDR5/HBM,导致DDR4市场供应端急剧收缩。
原材料成本上涨(如硅晶圆价格波动)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
外部环境与政策影响
地缘政治与关税 :美国对华半导体关税宽限期触发提前备货,中国NAND进口量环比暴涨60%,推高DRAM采购成本。
自然灾害与疫情 :全球多地工厂事故(如日本瑞萨火灾、德国工厂停电)中断生产,加剧供应紧张。
终端市场传导效应
消费级市场(如游戏、软件)对内存需求激增,但供应无法及时跟上,导致终端产品价格传导至内存条。
存储芯片行业巨头通过控制产量调节价格,进一步推高市场溢价。
综上,内存条价格暴涨是半导体产业技术迭代、产能调整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内市场处于“价格倒挂”状态(如DDR4 16GB现货价反超DDR5同规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