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价值论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主要是为了回应和解决当时经济领域中的诸多问题。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推进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方面,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交易日益频繁,对经济理论的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传统劳动价值论在解释商品价值时,出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无法解释同一商品在不同消费者心中的价值差异,无法解释非劳动产品如土地的价值等。因此,效用价值论应运而生,以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效用为出发点,解释商品的价值和价格。
1.效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伊、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等。他们主张价值取决于商品的效用,而非劳动。
2.效用价值论强调的是消费者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这为后来的边际效用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效用价值论的出现,打破了劳动价值论的单一解释框架,丰富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效用价值论产生于工业革命后的西方社会,是当时经济环境和社会变革的产物。它以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效用为价值的决定因素,弥补了劳动价值论的不足,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