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动因(Activity-based Cost Driver)是指引起或驱动作业发生的因素,它是将成本分配到不同作业的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中,成本通常按照产品进行分配,而作业成本计算则更加细致,它将成本分配到作业上,再从作业分配到产品。作业成本动因的作用在于确定哪些因素会影响作业的成本,从而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动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作业成本动因:
1. 材料动因:与材料使用量直接相关的因素,如重量、数量、面积等。
2. 机器动因:与机器使用时间相关的因素,如机器小时、运行时间等。
3. 人工动因:与人工工作时间相关的因素,如工时、直接人工小时等。
4. 质量动因: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因素,如缺陷率、返工次数等。
5. 设计动因: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因素,如复杂性、定制程度等。
6. 维护动因:与设备维护相关的因素,如维护频率、维护时间等。
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和确定对于实施作业成本计算至关重要。以下是选择作业成本动因时应考虑的几个步骤:
识别作业:首先需要识别企业内部的所有作业,包括直接作业和间接作业。
分析作业:对每个作业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作业的性质和目的。
确定成本动因:基于作业分析的结果,确定哪些因素会影响作业的成本。
验证成本动因:通过实际数据验证所选成本动因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可以显着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成本结构,从而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2. 在选择作业成本动因时,应考虑成本动因的灵敏度、可测性和相关性。
3. 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也可能受到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和管理层决策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