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K3V2被广泛批评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性能与发热问题严重
作为2012年首款40nm工艺处理器,K3V2在游戏兼容性和发热量上表现极差,导致手机卡顿、降频严重,甚至出现过热烧WiFi的缺陷。
长期未更新导致技术落后
华为在2013年后仍持续使用K3V2,未及时更新换代。行业普遍认为处理器需每年迭代,而K3V2长达18个月未更新,引发用户对其技术能力的质疑。
高端机型坚持使用引发争议
华为在旗舰机型(如P6)中坚持搭载K3V2,尽管内部员工和舆论普遍反对,认为这是“拿用户当小白鼠”。余承东坚持认为“暂时的落后是为了迭代”,但此举加剧了外界对其决策的不满。
早期决策失误被放大
当时华为自研芯片面临技术瓶颈和市场压力,余承东的坚持被部分解读为“闭关自守”,而后续麒麟980的7nm工艺成功则进一步凸显了K3V2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K3V2的争议源于技术缺陷、更新滞后、决策争议及行业对比等多重因素,成为华为早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