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混凝土强度需从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及后期处理等多方面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水泥选择 :使用标号高、安定性合格的水泥,避免受潮或结块。
骨料优化 :粗细骨料需匹配(级配良好),含泥量≤2%,减少孔隙率。
掺合料与外加剂 :粉煤灰、硅灰等活性掺料需达标;减水剂、早强剂等需与水泥适配。
水灰比 :≤0.4(根据强度等级调整)。
砂率 :控制在35%-45%之间,平衡和易性与密实度。
水泥用量 :根据强度需求合理增加,但需避免过量导致收缩裂缝。
搅拌与运输 :确保充分搅拌(时间≥1分钟),运输时覆盖防离析。
浇筑与振捣 :分层浇筑,避免漏振或过振,振捣密实度≥90%。
养护措施 :采用蒸汽养护(≤100℃)或覆盖保湿材料,保持湿度≥90%。
增强剂喷涂/涂刷 :使用混凝土表面增强剂(水性液体),渗透3-5mm深度,可提升8-15%回弹强度,3天见效,7天验收。
强化剂刷涂 :针对已浇筑混凝土表面,增强密实性和耐磨性。
若已出现强度不足:
增加水泥用量 :需谨慎评估对收缩和温度裂缝的影响。
优化配合比 :调整水灰比或掺入高效矿物掺料。
表面加固 :采用外包钢、增大截面或改变传力路径等方法。
注意 :所有增强剂使用前需进行小面积试验,确保安全性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