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呈现椭圆(更准确地说,是扁球体)的形状,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自转产生的离心力
地球自转时,赤道区域因离心力作用向外膨胀,导致赤道半径(约6378.1公里)略大于极半径(约6356.8公里),形成扁球体。这种形状类似于洗衣机甩干时衣物向外的扩散效果。
物质分布不均匀
地球形成初期为高温液态,物质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由于地核和地壳的密度差异,以及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量,物质分布不均匀,进一步加剧了赤道隆起和两极稍扁的形态。
观测精度限制
尽管地球赤道与极径差异仅约21公里(约0.3%),但卫星观测等现代技术已能精确测量,证实其并非完美球体,而是“三轴椭球体”。
总结 :地球的椭圆形状是自转、物质分布不均及高精度观测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太空中看仍近似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