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的名称源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封号与历史地位,具体原因如下:
封号演变
诸葛亮生前被封为 武乡侯 ,后因功绩卓著被追谥为 忠武侯 ,因此后世尊称其为“武侯”,并以此命名祠庙。
历史沿革
唐宋时期,武侯祠与刘备庙(汉昭烈庙)分立;
明代初年两庙合并,但明代末年毁于战乱;
清康熙重建时,虽官方仍称“汉昭烈庙”,但民间习惯沿用“武侯祠”名称。
民间尊崇与文化影响
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功绩超越君主刘备,导致民间更倾向以臣属身份纪念他,形成“臣主共祀”的独特现象。
名称统一与传承
尽管官方名称为“汉昭烈庙”,但“武侯祠”作为民间通用称谓,因历史沿革和情感认同得以延续至今。
综上,武侯祠以诸葛亮的封号和民间尊崇为核心,成为集纪念、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