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空气液化后,首先得到的是氧气。
空气液化是一个将空气冷却至极低温度,使其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液化空气设备中,通过逐步降低温度和压力,空气中的不同成分会依次液化。由于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因此在液化过程中,它们会以不同的顺序被分离出来。
氧气的沸点约为-183°C,而氮气的沸点约为-196°C。这意味着在液化过程中,当空气温度降低至-196°C以下时,氮气会先达到其沸点并开始液化。随后,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氧气也会液化。因此,在将空气液化并分离的过程中,首先得到的液态气体是氮气。
具体步骤如下:
1. 空气被送入液化设备,通过压缩和冷却使温度降低。
2. 当温度达到-196°C时,氮气开始液化,因为其沸点低于氧气。
3. 液态氮气被收集并分离出来,因为此时氧气的温度还未达到其沸点。
4. 继续降低温度,当温度达到-183°C时,氧气开始液化。
5. 液态氧气随后被收集并分离。
这一过程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液态氧和液态氮,这两种气体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空气液化技术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其原理基于不同气体的沸点差异。
2. 空气液化的过程中,除了氧气和氮气,还会产生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
3. 液态空气分离技术是化学工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不仅能够生产氧气和氮气,还可以分离出其他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