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辆装甲车是由英国人F.R.塞西尔·罗利·利维斯-特维福德(F.R. Cecil Rhule Levison-Tweford)在1914年发明的,被称为“马克I型坦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传统步兵和骑兵的战术在现代战争中显得极为脆弱,特别是在面对机枪和炮火的防御时,各国开始寻求新的军事技术。1914年,英国人利维斯-特维福德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装甲车,这辆车辆被命名为“马克I型坦克”。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突破敌人的防线,提供一种能够抵御枪炮火力并能够跨越战壕的移动武器平台。
“马克I型坦克”重约28吨,装备有两挺机枪和一门57毫米火炮,其装甲厚度足以抵挡当时的大多数步兵武器。尽管它的速度较慢,操控性也较差,但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首次投入实战,显示出了强大的突破能力,对当时的战争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1. 马克I型坦克的发明是基于对战争需求的创新,它标志着现代装甲战的开端。
2. 坦克的名称“tank”最初是作为保密措施而使用的,意为“水箱”,以掩饰其真实用途。
3. 利维斯-特维福德的发明激发了各国对装甲车辆的研发,随后的坦克设计和技术在二战期间得到了显着提升,成为现代陆地战争的主要武器。
利维斯-特维福德的“马克I型坦克”不仅是军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技术创新改变战争格局的典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