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浆温度低于15℃时,其灌浆过程会显着减慢或停止。
水稻灌浆是水稻籽粒形成和积累养分的关键时期,温度是影响灌浆效率的重要因素。水稻灌浆的最适宜温度一般在20℃至30℃之间。当温度低于15℃时,水稻的灌浆过程会受到显着影响,因为低温会降低光合作用的速率,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同时也会影响籽粒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
在低温条件下,水稻的根系活力减弱,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导致籽粒中的养分积累不足。此外,低温还会影响水稻叶片的生理功能,如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进而影响籽粒的充实。
为了确保水稻灌浆期的正常进行,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控温度,如:
1. 选择耐低温的水稻品种,这些品种在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
2. 合理安排灌溉,通过灌溉调节田间温度,避免温度过低。
3. 在低温来临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以提高土壤温度和养分供应。
4. 覆盖地膜或使用防寒网等设施,保护水稻不受低温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水稻灌浆期温度阈值可能有所不同,农民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气候条件和水稻品种特性来调整管理措施。
1. 研究表明,水稻灌浆期温度对籽粒产量和品质有显着影响,温度适宜时,籽粒产量和品质均能得到提高。
2. 水稻灌浆期温度变化与气候变暖有关,未来可能对水稻生产造成更大的挑战。
3. 除了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力等因素也会影响水稻灌浆,因此在生产管理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