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化学反应,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分解产生氧气。在实验过程中,氧气的收集通常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这种方法是基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一物理性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导管等。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
3. 用导管将试管与集气瓶连接,确保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4.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
5. 高锰酸钾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氧气会从试管底部通过导管上升,逐渐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出。
6. 当集气瓶内充满氧气时,移开酒精灯,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防止氧气逸出。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氧气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约为1.429 g/L,而空气的密度约为1.225 g/L,因此氧气在常温常压下密度略大于空气。但在加热过程中,氧气会膨胀,密度降低,从而可以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氧气泄漏,确保实验安全。
1. 氧气在实验室中的用途广泛,如支持燃烧、氧化反应等。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简单易行,是实验室常见的氧气制备方法之一。
2. 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中含有少量水蒸气和二氧化锰(MnO2)等杂质,因此在收集氧气时要注意气体的净化。常用的净化方法有通过干燥剂(如无水硫酸铜)吸收水蒸气,以及通过化学反应去除二氧化锰等杂质。
3.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其他方法还有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氯酸钾(KClO3)分解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氧气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