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的烧制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成型、装窑、烧制及冷却等步骤,具体如下:
取土与筛选
选用地表下二尺深的古土壤(含铁元素),经半年露天堆积、风化后粉碎过筛,形成细腻纯土。
制泥与练泥
将土加水调和成泥,反复揉练5-6遍,增强粘性,确保坯体质量。
制坯
把泥料填入木制模具压实,刮去多余泥水,形成砖坯。
阴干
坯体在背阳处自然晾干,避免曝晒开裂,通常需1-2个月。
装窑
将坯体码放窑炉,用砖堵住窑门(不可粘结),外部涂刷粘砂桨。
点火
以煤为燃料,初期烟为白烟后变黑,此时封住中心孔并粉刷。
高温煅烧
窑内温度控制在900-1100℃,持续8-15天,使铁元素完全氧化成红色三氧化二铁(红砖)或部分氧化成低价铁(青砖)。
冷却调控
烧制中向窑内注水冷却,促使铁生成氧化亚铁(FeO),砖体呈现青灰色。
冷却检测
窑门温度降至60-70℃时卸窑,避免高温烫伤。
质量判断
通过触摸窑门温度或观察砖色确认烧制完成,青砖因铁未完全氧化而呈青灰色。
总结 :青砖烧制依赖粘土中铁元素的氧化控制,通过高温煅烧与冷却调节实现颜色差异,传统工艺与现代机械制砖各有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