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需从品种选择、土壤管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科学操作,具体方法如下: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选择高产优质品种,如北方推荐“合丰35”“中黄13”,南方推荐“南豆397”。
种子处理 :选用发芽率95%以上的种子,每亩用种量春播7-8公斤,夏播8-10公斤。用0.1%-0.2%根瘤菌或杀菌剂(如多菌灵)拌种,增强抗病性。
土壤要求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避免重茬地(连作易引发病虫害)。
基肥与追肥 :深耕30厘米,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复合肥30-40公斤。开花结荚期补充硼、钼等微量元素,叶面喷施“30升水+10-15克硼中钼”。
播种时间 :春播北方4-5月,黄淮地区麦收后6月;夏播南方5-6月,秋播7-8月。播种深度3-5厘米,过干可深至5-7厘米。
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精量播种,间距30厘米,株距10厘米,确保均匀分布。
中耕除草 :苗期2-3次中耕,保持土壤疏松,防止杂草和病虫害。
水分管理 :出苗期保持湿润,开花结荚期需充足水分,避免连阴雨导致落花落荚。
植株调控 :长势过旺时摘心打顶,促进主茎生长。
预防为主 :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发现病害初期喷洒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虫害可用氯氰菊酯2000倍液。
综合管理 :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如引入天敌)和化学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依赖。
大豆叶片脱落、籽粒成熟时收获,及时晾晒或烘干防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