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即巴巴罗萨行动)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基于资源争夺、战略野心和地缘政治考量。以下是具体分析:
石油资源短缺
德国工业高度依赖石油,而苏联控制着高加索地区(罗马尼亚的主要石油产区),直接威胁德国东线战场的能源供应。
农业与工业资源
苏联广袤的黑土地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对德国经济和军事扩张至关重要,占领苏联可巩固其战略纵深。
阻断英苏联盟
德国企图通过占领苏联连通亚欧大陆,切断英国与殖民地的联系,削弱反法西斯同盟的基础。
消除潜在威胁
苏联在东欧的扩张被德国视为直接威胁,希特勒认为通过主动进攻可避免未来两线作战,同时消除苏联可能主导的反击。
缓冲区消失
波兰分治后,德国与苏联之间失去了传统缓冲地带,直接冲突成为必然。
情报误导与战略误判
德国误以为苏联计划1941年进攻德国,基于此制定了闪电战计划,但实际苏联军力远超预期,且新型武器(如T-34坦克)未被察觉。
纳粹德国的种族主义和扩张主义政策将苏联视为“斯拉夫威胁”,结合希特勒对“生存空间”的理论,进一步强化了进攻的合理性。
综上,德国进攻苏联是资源掠夺、地缘争夺与战略误判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成为二战转折点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