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审计工作的完整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对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结论等进行的记录和总结。这些底稿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逻辑关系: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例如,风险评估工作底稿是制定审计计划的基础,审计计划工作底稿又指导了具体审计程序的实施,具体审计程序的工作底稿则记录了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这些底稿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逻辑链条。
2. 层次关系:审计工作底稿按照审计工作的层次可以分为总体工作底稿和具体工作底稿。总体工作底稿包括审计计划、审计报告等,具体工作底稿则包括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等。总体工作底稿是具体工作底稿的概括和总结,具体工作底稿是总体工作底稿的支撑和补充。
3. 内容关系:不同类型的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在内容上相互关联。比如,内部控制测试底稿和实质性程序底稿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实质性程序的设计和执行。
4. 时间关系:审计工作底稿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每个阶段的工作底稿都反映了当时的工作状态和成果。这种时间上的连续性有助于审计人员全面了解整个审计过程。
5. 依赖关系:某些审计工作底稿依赖于其他底稿的结果。例如,审计程序的执行结果需要参考风险评估工作底稿中确定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审计结论则依赖于所有相关底稿的支持。
1.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应遵循一致性原则,即同一类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编制方法应保持一致,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2.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要求,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备后续审计工作或法律诉讼之用。
3. 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查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底稿的审查,可以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