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书,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以下是《弟子规》的1-20小节内容。
1.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3.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4.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6.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7.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8.生事爱敬,死事哀戚。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9.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10.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11.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12.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13.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14.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15.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16.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17.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18.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19.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20.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1.《弟子规》全书以孝道为先,其内容涵盖了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待人接物、礼节规范、生活习惯等。
2.《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3.《弟子规》的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是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
《弟子规》的1-20小节内容涵盖了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旨在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现代社会,这些内容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