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人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是孔子对学生子贡的评价。"敏",意为聪明、机敏;"好学",即热爱学习;"不耻下问",意思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是可耻的。孔子鼓励学生们要敏而好学,勇于提问,不拘泥于自己的知识范围,敢于向他人请教,这样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2.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也成为了后世人们倡导的学习态度。
总的来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是对人们学习态度的一种高度赞扬,提醒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勇于提问,不拘泥于自己的知识范围,敢于向他人请教,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获得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