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形成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主要涉及人为排放、气候条件及地形因素:
人为排放
交通尾气 :机动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如PM2.5)是主要成分,尤其是燃油车尾气经大气反应后生成二次颗粒物。
工业排放 :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排放的废气,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
建筑扬尘 :城市建设和道路施工产生的扬尘,冬季供暖时燃煤产生的粉尘也加剧污染。
生活污染 :家庭装修粉尘、垃圾焚烧等产生的细颗粒物。
气候条件
静风或逆温层 :水平方向静风阻碍污染物扩散,垂直方向逆温层抑制大气对流,导致颗粒物积聚。
湿度与温度 :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微生物附着颗粒物,增加有毒物质浓度。
地形因素
城市峡谷效应 :高楼大厦阻挡风流经城区,形成“城市峡谷”,加剧污染物滞留。
盆地地形 :四周环山的盆地易形成静稳天气,促进雾霾积聚。
污染物叠加效应
二次污染 :一次污染物(如尾气中的颗粒物)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显著提高PM2.5浓度。
源汇分布 :工业集中区、交通要道与静稳天气的叠加,形成污染热点。
总结 :雾霾是多种污染源与不利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通过减少排放、改善气候条件及优化城市规划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