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自2000年开始在我国推行。
隧道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旨在通过监测隧道围岩的变形和应力状态,评估施工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险情。自2000年起,随着我国隧道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监控量测开始被广泛推行。
在2000年之前,我国的隧道施工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现场判断,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和科学的方法。这种传统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的隧道工程中。为了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确保工程质量,我国开始研究和推广隧道监控量测技术。
隧道监控量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围岩变形监测:通过在隧道围岩上设置监测点,使用各种监测仪器,如测斜仪、裂缝计等,实时监测围岩的变形情况。
2. 围岩应力监测:通过测量围岩的应力分布,了解围岩的受力状态,为施工设计提供依据。
3. 支护结构监测:对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等进行监测,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施工环境监测:对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地下水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为施工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隧道监控量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还为我国隧道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和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隧道监控量测已成为隧道施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GB 50208-2011)是我国关于隧道监控量测的首部国家标准,于2011年发布实施,为隧道监控量测提供了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南。
2.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采用光纤光栅、超声波等新型监测技术,提高了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3. 隧道监控量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众多,如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重大工程中,隧道监控量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