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坍落度应控制在5-8mm之间,这个范围被认为是合适的。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坍落度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和捣实力作用下,流动性大小的一种表现。坍落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产生影响。
坍落度过大意味着混凝土流动性过强,这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强度降低:过高的流动性会使得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比例增加,而水泥浆过多会稀释混凝土中的骨料,降低其强度。
2. 开裂:流动性过大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收缩应力大,容易产生裂缝。
3. 耐久性差:过高的流动性使得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影响其耐久性。
相反,坍落度过小意味着混凝土流动性不足,会出现以下问题:
1. 施工困难:流动性小会导致混凝土难以铺平,影响施工质量。
2. 密实度不足:混凝土中的气泡和孔隙增多,导致密实度下降,影响其承载能力和抗滑性能。
3. 耐磨性差:由于混凝土表面不够密实,容易受到磨损。
因此,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坍落度控制在5-8mm之间,既保证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度,又有利于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这个范围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的合理值,适用于大多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1. 影响因素: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坍落度受水泥类型、水灰比、骨料特性、外加剂种类及掺量等多种因素影响。
2. 控制方法:为了控制坍落度,可以调整水灰比、添加外加剂、优化骨料级配等措施。
3. 现场监测:施工现场应定期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