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起源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起源时间与早期形态
风筝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相传墨翟(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制作了木制风筝“木鸢”,虽仅飞一日即损,但被公认为最早的风筝雏形。
材质与技术革新
早期材质 :最初以木头、竹子等天然材料制作,如墨翟的木鸟、鲁班的竹鹊。
造纸术改进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张逐渐取代丝帛成为主要制作材料,风筝名称从“木鸢”“风鸢”演变为“纸鸢”。
军事与实用价值
风筝最早用于军事侦察(如韩信测距、张良传声)和传递信息(如南北朝时期),展现了其实用价值。
名称演变与文化发展
名称变化 :从“木鸢”到“纸鸢”,反映了材料革新对命名的影响。
文化内涵 :唐代后,风筝成为娱乐玩具,明清时期形成独特艺术形式,如北京沙燕风筝、潍坊风筝会等。
综上,风筝起源于春秋时期,历经材料革新与功能拓展,成为兼具娱乐与科技价值的传统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