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生活服务 沁园春长沙浪遏飞舟象征意义

沁园春长沙浪遏飞舟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5-06-21 06:26:24

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浪遏飞舟”象征着诗人对社会变革的坚定决心和无比信心。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创作的一首词,其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描绘了长沙秋天的壮丽景色。而“浪遏飞舟”出现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诗句中,象征着诗人和同学们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决心改变中国现状,引领社会变革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拓展资料:

1.“浪遏飞舟”出自《楚辞·九歌·湘夫人》:“湘夫人兮,驾飞龙兮,翱翔兮,浪遏飞舟。”原意是指湘夫人驾驭飞龙,在水上翱翔,激起的浪花阻止了船只的前行。在这里,毛泽东借用此意象,赋予其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2.《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豪迈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

3.“浪遏飞舟”的象征意义,不仅体现在《沁园春长沙》中,也贯穿于毛泽东的许多其他诗词中,如《沁园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同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革的坚定决心。

总的来说,“浪遏飞舟”在《沁园春长沙》中象征着诗人和同学们的革命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他们以实际行动改变中国现状,引领社会变革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温馨提示:
本文【沁园春长沙浪遏飞舟象征意义】由作者 山东有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有货号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有货号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