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深流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静水深流”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涣青年时期所作,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中,“静水深流”并没有直接出现在这首诗中,但这个成语的含义与诗中的意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诗中的“黄河入海流”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的壮阔景象。而“静水深流”则形容水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深不可测,水流缓慢而有力。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表面平静而内在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佳作,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不断探索真理的愿望。这种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也是“静水深流”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1. 王之涣,唐代着名诗人,与王昌龄、高适并称为“王孟高”,其诗以豪放、雄浑着称。
2.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被后人广泛传颂。
3. “静水深流”这一成语除了用于形容事物,还常用于比喻人的性格,形容那些内心深沉、不轻易外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