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于1956年。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是中国北方着名的机械林场之一。它的建立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国家决定在塞罕坝地区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作。
1956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采用机械化方式开展林业生产的林场。当时,由于历史上的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塞罕坝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严重,植被稀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塞罕坝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成立初期,林场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缺水、缺电、缺技术等。然而,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逐渐形成了以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天然更新相结合的造林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塞罕坝机械林场取得了显着成效。林场的森林覆盖率从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此外,塞罕坝机械林场还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林产品加工等多元化经营,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 塞罕坝机械林场被誉为“绿色奇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林业建设的典范之一。
2. 2017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以表彰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杰出贡献。
3.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发展历程,也是一部中国林业发展史,对于研究中国林业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