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正到申初大约是四个小时。
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午正,又称午时,是古代计时方式中的第十个时辰,对应现代时间的上午11点到下午1点。申初,又称申时,是古代计时方式中的第十四个时辰,对应现代时间的下午3点到5点。因此,从午正到申初,经过了两个时辰,也就是四个小时。
1.古代的计时方式除了十二时辰外,还有更细的刻漏计时,将一个时辰分为八刻,一刻相当于现在的15分钟。
2.十二时辰的命名是根据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的,每个时辰都有一个对应的地支,午时对应地支中的午,申时对应地支中的申。
3.在古代,午时和申时都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午时是古人认为阳气最盛的时候,而申时则是阴气开始上升的时候。
午正到申初是四个小时,这是古代计时方式与现代计时方式的一种对应。了解这些,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也能够增加我们对时间的认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