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花枝需根据植物习性、生长阶段和修剪目的选择合适方法,具体技巧如下:
生长期修剪
摘心/打顶 :去除顶部枝叶,促进侧枝萌发,适用于矮牵牛、天竺葵等,可增加开花数量。
抹芽/除蘖 :剪除徒长枝、侧芽或病虫枝,改善光照和营养分配,如月季、紫薇等。
休眠期修剪
短截/疏剪 :在主干基部10-20cm处剪断,刺激新芽生长,适用于常春藤、长寿花等藤本植物。
重剪 :保留主干主枝,剪去5-6cm新枝,利于丛生状造型,如茉莉、扶桑花。
工具与消毒
使用锋利修枝剪或锯,修剪前用75%酒精消毒,防止病菌感染。
修剪角度与位置
剪口呈45度斜角,避免积水。
主枝修剪点在芽眼上方0.5cm,开花后从饱满芽眼上5cm处剪断。
循序渐进
一次修剪量不超过1/3,分次完成,促进伤口愈合。
观察与调整
修剪前退后三步观察整体形态,重点修剪徒长枝、交叉枝或病弱枝,保持自然比例。
伤口处理
清理剪枝残叶,用低浓度水溶肥补充养分,促进恢复。
缓苗与光照
修剪后放置散射光处晾干7天,避免强光直射。
注意事项 :不同植物习性差异较大,如玫瑰花需精细修剪,灌木类需疏剪与短截结合,避免强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