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成为主体是在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完成后。
主体
中国在1956年底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从此,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即主体。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