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核心地位。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世界的根本途径,也是改造世界的根本手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感知、思维等活动,形成对世界的认识。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在实践中,通过检验真理,来验证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3.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人们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更好地改造世界。
4.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5.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创新是在实践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推动理论创新。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性。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指导作用。在当今世界,实践观点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实践观点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实践论》: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30年代所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在1845年所着,提出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