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被称为“紫禁城”的命名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学与建筑象征的融合,具体原因如下:
天文学与星象对应
古代天文学家将星空划分为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其中紫微垣位于中央,象征天帝居所。因紫微垣又称“紫宫”,皇帝自视为“天子”,故将皇宫命名为“紫禁城”,以体现“天人合一”理念。
建筑布局与象征意义
故宫整体布局模仿天宫结构,如太和殿居中象征“紫微正中”,乾清、坤宁二宫对应天地,东西六宫象征十二星辰,形成“星垣”学与建筑的对称。
严格宫禁制度强化“禁”的含义,外朝三大门(午门、太和门、端门)与金水河象征天宫银河,进一步凸显皇家威严。
历史沿革与名称演变
“紫禁城”之名最早见于唐代,明清时期沿用。1925年后,因溥仪退位,故宫改为“故宫博物院”,但“紫禁城”仍作为旧称保留,强调其与天界的对应关系。
综上,名称融合了天文象征、建筑规制与封建等级,体现了古代“天人感应”的宇宙观。